女篮失利谁最坑?15分钟0三分5投全丢,这表现真辣眼睛
昨晚那场球,相信不少球迷看得血压都上来了。
2025年亚洲杯半决赛,中国女篮81比90输给日本,比赛过程看得人心里直发堵。
咱们内线有张子宇这样的高塔坐镇,篮板球却抢不过人家矮一截的日本队;外线三分投不进,防守还漏人,关键时刻失误送分,这比赛输得真是一点都不冤。
张子宇这场拿了17分9篮板,数据看着还行,但说实话,她的作用本应该更大。
日本队平均身高比咱们矮了10厘米,结果呢?
人家全场抢了34个进攻篮板,咱们的锋线球员就跟看戏似的,连冲抢的欲望都没有。
张子宇和韩旭在内线拼死拼活,外线队友却连个像样的三分支援都给不了,这球怎么赢?
更让人无语的是外线投射。
全场比赛,中国队三分球23投6中,命中率连三成都不到,而日本队三分34投16中,命中率高达47%。
这差距,简直就像业余队打职业队。
尤其是黄思静,上场15分钟,三分5投0中,防守端还频频漏人,一次抢投被断直接送对手快攻得分,第四节关键时刻又来个违体犯规,直接给日本队送分。
球迷们看得直拍大腿:“这状态还打什么首发?”
杨力维这场送出了9次助攻,但失误也高达8次,好几次传球直接被对手断掉打反击。
李缘上场后更是被日本队的控卫打爆,防守端完全跟不上节奏。
咱们的后卫线本来应该是球队的大脑,结果这场打得跟无头苍蝇似的,战术执行一塌糊涂。
更离谱的是快攻得分——中国队全场只有5分,日本队拿了18分。
每次咱们防下来,锋线球员不是慢悠悠推进,就是传球失误,根本打不出反击速度。
日本队抓住这一点,疯狂提速冲击内线,咱们的防守阵型被冲得七零八落,犯规数也跟着蹭蹭往上涨。
除了黄思静,张茹等锋线球员的表现也让人失望。
防守端漏人,进攻端不敢投,篮板球也不积极拼抢,整场比赛就像在场上梦游。
日本队的锋线球员虽然身高不如咱们,但人家跑动积极,拼抢凶狠,三分还准,相比之下,咱们的锋线球员简直像在打养生篮球。
球迷们赛后都在讨论:“这批锋线球员是不是平时训练强度不够?怎么一到高强度比赛就软了?”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国家队集训名单里,外线球员的三分命中率达标率不到40%,而日本队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系统培养投射型锋卫摇摆人。
咱们的球员在基本功和战术执行上,已经被对手甩开了一大截。
这场球,教练组尝试用张子宇和韩旭的双塔组合,想靠内线优势碾压对手。
但现实很残酷——当双塔同时在场时,球队的三分命中率暴跌到18%,空间被压缩得死死的,外线球员更不敢投了。
换下双塔后,外线出手倒是多了,可还是投不进,这问题已经不是战术能解决的了,而是球员能力不足。
日本队显然研究透了咱们的弱点,防守端收缩内线,放咱们投三分,结果咱们还真就投不进。
进攻端他们利用快速传导球和精准三分,把咱们的防守阵型撕得粉碎。
这种打法在小球时代太致命了,咱们有内线优势,却因为外线全面崩盘,根本发挥不出来。
这场失利暴露出的问题,其实早就存在——外线投射不稳定、锋线防守懒散、后卫失误太多。
过去几年,咱们的女篮靠着内线优势赢了不少比赛,但外线的短板一直没补上。
如今碰上日本这种打法灵活、外线精准的球队,问题就被无限放大。
球迷们最担心的不是输球,而是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
训练水平不够?
战术体系落后?
还是选人出了问题?
这些都需要教练组和管理层好好反思。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别说亚洲杯,未来的奥运会和世界杯,咱们的女篮恐怕会更难打。
这场球输得憋屈,但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光靠内线优势走不远,外线球员的能力必须提升。
后卫要有创造力,锋线要有终结能力,全队的外线投射必须稳定。
否则,再好的内线也会被对手针对到死。
球迷们希望看到的是一支攻防均衡、敢打敢拼的女篮,而不是一支只会依赖内线、外线全面崩盘的球队。
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希望教练组能真正重视这些问题,否则,这样的失利还会一次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