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这回是真急了,拿出新家伙对付无人机了。你猜怎么着?他们给 "铠甲" 防空系统换上了新导弹,一下子能带 48 枚,比原来多了好几倍。这到底是啥厉害玩意儿?能挡住那些满天乱飞的无人机吗?

要说这事儿的由头,还得看乌克兰那边的情况。现在战场上,无人机跟不要钱似的,一群一群往上冲。俄军原来的防空系统,带的导弹数量少,打不了几架就没弹药了。有时候,用贵的导弹去打便宜无人机,简直是赔本买卖。时间长了,谁也扛不住这么折腾。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旗下的公司,就搞出了这款叫ТКБ-1055"钉子" 的新导弹。听名字就知道,这玩意儿个头小。原来的发射单元,现在能塞 4 枚这种新导弹。一套 "铠甲" 系统,最多能装 48 枚。这一下,能打的目标就多了去了。

这种新导弹,专门对付那些飞得低、慢、小的目标。射程不算远,几百米到七千米,高的地方能打到五千米。它用无线电指令制导,看着不起眼,但是对付无人机正合适。不用搞那么复杂的技术,能精准打下来就行。

有意思的是,这新导弹和原来的导弹能混着用。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任务,搭配不同的导弹。想打无人机,就多装 "钉子";遇到大家伙,就用原来的导弹。这样一来,灵活多了,不会浪费弹药。

俄罗斯其实早就展示过这玩意儿了。前几年的红场阅兵,还有国外的防务展上,都亮过相。今年开始,正式给部队用了。他们还说,这导弹经过了测试,性能靠谱着呢。

为啥现在着急列装?看看乌克兰战场就明白了。那边的无人机群,信号弱,热辐射也小,传统雷达不容易发现。有时候,几十架无人机一起冲过来,原来的防空系统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些无人机虽然便宜,但是能威胁到坦克、指挥中心这些值钱的东西。

新的 "铠甲 - SMD-E" 系统,不光导弹多了,还换了新的监视系统。有紧凑的雷达和传感器,能更快发现那些不起眼的目标,还能把数据传给指挥中心。这样一来,从发现到打掉无人机,速度就快多了。

俄罗斯的官员说,载弹量上去了,敌人想突破防线就难了。确实,48 枚导弹,够打好几波无人机了。敌人要是想把导弹耗光再突破,怕是没那么容易。

这 "铠甲" 系统,也不是第一次升级了。原来在叙利亚、利比亚战场,表现还不错。打下过不少无人机和战斗机。但到了乌克兰,遇到了新问题。比如西方的隐身巡航导弹,原来的系统就有点吃力。现在升级之后,据说对付这些难缠的目标,效率提高了不少。

说起来,各国都在头疼无人机防御的事儿。传统防空系统太贵,无人机又便宜又多,这么耗下去不是办法。俄罗斯这招,算是找了个平衡点。用便宜的小导弹对付无人机,把贵的导弹留着打重要目标,性价比高多了。

这种升级,也能看出俄罗斯的反应速度。从发现问题到拿出新装备,挺快的。他们还说,维修车间就在前线附近,随时听官兵的意见,有问题马上改。这种从战场到工厂直接对接的模式,确实能加快装备改进的速度。

现在看来,这新系统不光俄军自己能用,出口估计也抢手。中东那些国家,天天被无人机骚扰,肯定想要这种能有效反无人机的装备。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这玩意儿说不定能成热门货。

不过话说回来,有矛就有盾。俄军这边升级了,乌克兰那边肯定也会想新办法。说不定下次,就会有更多、更便宜的无人机冲过来,或者搞出新的干扰手段。这场较量,还得接着看下去。

最近俄军空袭乌克兰的方式也变了。原来一个月才搞一两次大规模打击,现在十天就来好几次。发射几百架无人机,还有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从不同方向打过来。目的就是耗光乌克兰的防空导弹,打乱西方的援助节奏。

乌克兰那边,防空压力不小。拦截率越来越低,连 F-16 战机都得升空打无人机。有架 F-16,打光了导弹,用机关炮打,结果不小心撞了,机毁人亡。这也能看出,防空这事儿有多难。

俄军这次升级 "铠甲" 系统,算是应对战场变化的一招。到底管用不管用,还得看实战效果。但至少能说明,在这场拉锯战中,双方都在使劲儿想办法,谁也不想落下风。

未来战场上,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的较量,只会越来越激烈。俄罗斯这 48 枚导弹的 "铠甲",能不能成为无人机的克星,咱们还得接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