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城市里的“地铁口”,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可在中山的兴中道,这几天却上演了一幕别样的风景:原本是香山衡器老厂房的那块地,如今已经被推平,挖掘机轰鸣过后,只剩下三棵树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土地上。围挡外贴着公益广告和施工单位标志,看得出来,这里正酝酿着一场不小的变化——为南中城际兴中站打造换乘枢纽停车场。

其实,中山这条“地铁”还没正式开通,但配套设施倒是先行一步。官方公告早就挂出来了:整个项目占地5804平方米,将分两阶段建设,总共能停176辆车,其中还有46个充电桩专门给新能源车准备。这么大的动作,在市中心黄金位置动土,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这么好的地方,为啥不拿来做商业综合体或者高端写字楼?毕竟过去几十年,这块地方也不是没人惦记过。

翻翻历史账本,从1979年香山衡器落户这里,到后来企业搬迁、厂房闲置,再到汽车销售、国际青创园等各种尝试,无一例外都没能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气。甚至有计划要引进保时捷展厅,把老建筑改造成商铺和公寓,可惜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时间久了,破败厂房成了城市疮疤,也成了不少路人的“眼中钉”。

现在好了,一纸公告定音,全部铲平建停车场。有网友调侃:“终于不用再看那堆烂尾楼,每次经过都觉得碍眼。”但也有人质疑:“难道市区最值钱的位置,就只能用来停汽车?”更有细心的人发现,新建的出入口造型酷似广州地铁口,还特意加上红色柱子点缀,“未来感”十足,让人忍不住期待南中城际通车后的繁忙景象。

我想说的是,一个大城市的发展,本就是不断权衡利弊与需求优先级的过程。从表面看,用黄金宝地盖个停车场确实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但现实情况往往比理想复杂得多——如果没有足够便捷配套,那些即将开通的新线路又怎么吸引更多人绿色出行?更何况,这块地方这些年来一直无人问津,与其继续荒废,不如趁机盘活,为未来留下一点空间弹性。不仅方便自驾族接驳轨交,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实打实便利,说到底也是一种务实选择。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核心城区闲置用地都该变成停车场,而是希望看到更多因时制宜、有远见规划的新思路。如果哪一天公共交通真的四通八达,人们对私家车依赖减少,那这片如今属于车辆的天堂,是不是还能再次转型升级?比如改造成社区公园、文化空间,又或许成为新的创新创业基地……只要规划跟得上时代变化,没有什么是不可能重塑价值的。

最后,我想抛一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像这样的旧址改造,是该优先满足当下实际需求,还是应该大胆设想长远用途?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每一次拆除与新生,其实都是一座城市自我革新的缩影。不妨留言聊聊,你会如何取舍这份“尴尬”的黄金位置呢?

#AI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