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10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25〕38号,下文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凡是在2024年12月31日及之前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均可以自2025年1月1日起参与养老金水平的调整,总体调整比例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并且,在《通知》下发之后,人社部官微、光明网、新华社等官媒也围绕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撰发了新闻稿,对调整水平、调整机制、调整办法以及组织实施进行了介绍。

比如,新华社发布了《惠及约1.5亿退休人员!2025年基本养老金再涨2%》;人民日报发布了《今年养老金调整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和《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充分体现政策惠民性和公平性》;以及《合理确定基本养老金调整比例》报道等等。

毫无疑问,包括《通知》在内的等一系列围绕基本养老金调整展开的内容介绍让广大退休人员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退休人员会感到疑惑:为什么2025年总体的调整比例是2%呢?对于这个问题,人社部日前给出了最新的官方回应,接下来本文也将围绕基本养老金调整展开详细的介绍。

为什么需要对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

据悉,我国自2005年起正式建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2025年的此次调整也将实现“21连涨”。而作为现阶段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时、适当调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对于其更好保障晚年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合理确定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比例对于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帮助。

①政策依据

在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和2015年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当中,国家均明确提出会依据职工工资增长、物价变化等多项因素适时、适当调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并且,在现行《社会保险法》当中,国家也明确规定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换言之,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是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的主要考虑因素。

②调整办法

《通知》明确,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倾斜调整3种相结合的办法,且保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的统一。其中,定额调整主要体现公平原则,指的是在同一个地区内,无论养老金高低,定额调整的待遇标准大家均一致。

挂钩调整指的是分别与退休人员的累计参保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主要体现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简单来讲,在同一个统筹地区内,退休人员的累计参保缴费年限越长、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则月调整增加额的标准相对越高,也就是涨得越多。

倾斜调整指的是在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对于调整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偏远地区的退休人员再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的一种方式,体现国家政策对其的关心照顾。

为什么2025年总体调整比例是2%?

不可否认,2%的总体调整比例创下了自2005年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以来的历史最低涨幅。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2025年只平均上涨2%呢?人社部在《合理确定基本养老金调整比例》一文中给出了正式的回应,展开来看主要包括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2方面。

上述提到,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是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的主要考虑因素。所以,2025年确定2%的总体上涨比例无疑也是基于这2点。一方面,202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仅为0.2%,物价上涨幅度有限,而养老金平均调整2%能够确保其经济购买力不下降。

另外一方面,从工资增长这个角度来看,2024年城镇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水平分别同比增长1.7%和2.8%,而国家确定2%的养老金总体调整比例无疑也体现了让退休人员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政策理念,从而有助于保持代际公平和社会稳定。

结语

结合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这2个方面的因素,国家最终敲定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涨2%的比例无疑体现了“适度调整”的原则。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加大等现实背景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便更要兼顾双重需求,既要保证待遇水平合理上涨,也要考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总而言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年都能够迎来一定幅度的调整本就实属不易,无论涨多还是涨少,笔者都建议大家要理性看待,只要养老金还有上涨的部分能足额到账,就很知足了。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