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国内篮球圈真是热闹得很,八卦比赛场上的“三分雨”还密集,不信你看看,前脚中国男篮刚被说亚洲都快混不进前四了,后脚广东队那点“师徒恩怨”就炒成了热门,气氛有点像高考后的群聊,谁都想露脸发个言,你追我赶,场外问题多到能开本小册子,甭管你是真粉还是云看客,都忍不住咋舌一句:现在这队伍,到底是怎么了?

这个问题,说大也大,说小其实也小——篮球嘛,胜负输赢本来就常有的事,哪儿能一直躺赢?可偏偏咱们就爱较劲,一会儿说“没周琦也有希望”,一会儿又哭喊“亚洲杯打不过黎巴嫩”,情绪起伏比K线还大,有时候看得人都精神分裂了,谁都想问一句:到底是瞎起哄还是真的危机?

其实,今天的热搜里,又蹦出了几个关键词,什么周琦、徐昕、杜锋、8进4碰黎巴嫩,啧啧啧,这不是把球迷的心又提到嗓子眼儿了吗?打小组赛行不行,不是重点,能熬过黎巴嫩才真算本事,不然又是一通口水仗,多少键盘侠磨刀霍霍等着赛后赛后“扯大旗”,仿佛谁家养了支野生中国队,必须稳赢不可。

说到这,绕不过去的一件事就是周琦没进亚洲杯名单,别说老球迷,就连本地的大爷们都搓着麻将讨论:没了头牌,咱是铁定要凉了?其实呢,谁都不是预言家,篮球这东西悬念永远都在——不过平心而论,这届国家队要成绩,难。

名单一看,纯属“B队”,周琦没了,有想头的都没凑齐。去年打热身赛,几场赢得虽多,水平可不敢吹,靠裁判捞一把的事儿人尽皆知。更魔幻的是,中国男篮这些老毛病,失误、外线不敢投、压力一大就掉链子,真是“改不了的DNA”,谁换谁都改不掉!

这回分组凑巧,约旦、印度、沙特,门槛看着不高,混个小组第一估计八九不离十。只不过,球迷一边盼着顺利出线,一边又难掩心里的忐忑:打到8进4,八成得碰上“老朋友”黎巴嫩,这槽,去年就被人家锤过,不是实话实说都对不起自己。

黎巴嫩,可不是省油的灯,别看咱亚洲篮坛排名比人家高,可这种榜单,有意思么?上届人家硬生生按着主力版中国队打,还不嫌麻烦,今年还请了美国归化高塔劳森——内线防守是杠杠的,还有个叫阿拉基的点背板手,投篮造反,准得让人想哭,那潜力锋线奥马尔随时能蹦出来暴打全场,该有的猛料一样不少,你让中国男篮上哪找底气?

真要到生死较量,到底会怎样?老实说,真悬。外线不敢开火,圈里戏称“中国队三分线像结界,谁敢突破就罚出去”。碰上人家凶悍的防守,老毛病一犯,比赛又变成“投不进”的内耗,心态生生被打崩,真到那天,赢个球,那得是多少运气加持?

说回杜锋、徐昕这里,广东队训练馆最近堪比狗仔集中营,原本一支冠军老队伍,现在主帅和年轻球员都能把气氛搞成宫斗剧,你说搁古代,绝对得进史书。徐昕档案一翻,也算是朝气蓬勃的新星,才从青年队“抬”上来没两年,给杜锋骂得头皮发麻,但机会说多真不多,连个考验的时间都省了——阿联刚退,周琦也离开,照理说咋也能混个主力,结果上场就那可怜的10分钟,有时候连毛都摸不着。

团结杯时两人还现场“狮吼对决”,气氛快赶上职场年度总结,新人对老板拍案而起,主教练压不住气,直接让徐昕下不来台——还真是老戏新编。不光如此,杜锋生日那天,别的队友都热情洋溢、满脸祝福,镜头一转,徐昕那脸挂得跟吃了苦瓜似的,趁机想溜,被人抓回来硬着头皮拍掌,这一幕真是全体社畜发明出的“厉害了我的哥”标准动作。

外人看着八卦,圈内懂门道的都明白,这种小年轻和主教练闹情绪,没几个人能善终。去年曾繁日兜个大圈子去了同曦,不止是“职业自由”,更是过上了愿望清单那一项——说不定徐昕也早憋了气,合同一到期,分分钟溜出去,找个新东家重新做人,毕竟谁愿意天天看脸色,浪费青春,说到底还是一句话:“脱离苦海才是王道。”

你以为这就没瓜了?别急,广东队的“倒反天罡”情节还远没完。曾繁日眼看徐昕怼杜锋,多少带点幸灾乐祸味道,毕竟,自己跳槽之后,真混得风生水起,解锁人生新模式。这不,场上气氛活络多了,出勤稳、数据漂亮。

这背后多少反映了CBA一个老大难,那就是很多教练对新人始终苛刻,名额卡得死死的,“卫冕就用老人,练兵淘汰新人”,怪不得有人吐槽:国内篮球生态像大号聚宝盆,新苗出头难,老将霸行权。局外人看热闹,内行人直唏嘘。

甭管国家队还是俱乐部,这根线始终在拉扯。老将迟迟不退、青年憋着闷气、主教练只敢用熟脸,赛场打法频繁被骂死板、创新乏力,归根结底还是个“体制思维”害人深。你说周琦不来亚洲杯,是个人意愿还是整体管理问题?没人敢敞亮说,反正板子最后只会打在场上队员身上。

有时候也不怪球迷怨声载道,谁让过去俩赛季球迷见证了中国篮球一次次小型“崩坏”?对内战成绩还能水过关,可出到亚洲舞台,一遇见“真刀真枪”,漏洞全补不平。别说八强,八进四都得呵护自家老心脏,真应了那句俗话:压力给到对手,信心留给自己,只不过换个时空,老梗都腻了,效果也不咋滴。

估计再往后,徐昕这类小将只会越来越多,杜锋这类性格主帅也难以被体制边缘化,两股劲相互掣肘,造成“你不让我进,我就老怼你”,五味杂陈,还颇有几分扯不上天台的悲壮。

细看男篮现状该怎么破局?说实在的,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押宝未来?培养新人?改变战术体系?说容易做起来都难。可真要等到亚洲杯又输个底掉,恐怕这拨舆论又得翻天,“头铁”的一拨人继续喊冤,“事后诸葛派”轮番指点江山,谁敢拍胸脯说能解决?

说到这儿,简简单单一句话:篮球,玩儿的或许不止是球技,还有人心和规则。老套归老套,可现在这摊子事,真不只靠赛场拼命,内部人事、舆论场、阵容轮换、球员发展,哪一样都不轻松。

想改局面,短期指望奇迹,结果大概率还得“磕磕绊绊走下去”。大家都知道,现在没人敢随便给出完美的剧本或者神话,现实点来看,只能本分一点,不胡吹、不互怼、多点耐心,或许还能留口气,盼着有天破茧成蝶,不至于每届亚洲杯都指着天问老天爷,“怎么又是这样?”

篮球就像人生,有起伏、有波澜、有闹剧,也有高光时刻。说到底,咱们希望看到的,是更多年轻人挥洒汗水,少点窝里斗、算计和“人情场上比技术花哨”。想在亚洲再扬眉吐气,可别再靠“神迹”,还是得靠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才稳妥。

咳,那你觉得呢,咱们中国男篮,是还差人,还是差个体系?你更看好徐昕继续抗争下去,还是果断另谋高就?留言区杠起来,别光吆喝,咱一起畅聊!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