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的胶东有多混乱?谁笑到了最后?
1938年,胶东,一条条街巷陌生安静得出奇,却没多少人听说过,这块山东半岛的土地转眼成了三国杀战场——国民党、日伪、八路军三足鼎立,还不到一年,整个胶东成了“不设防城池”,军政机构像潮水一样一夜退去。你敢信吗?一支日军不到六千人,居然轻松占下整片胶东大地。可故事没完,这场“圈地游戏”最后的赢家是谁?到底是谁带领老百姓度过战火,重新站了起来?今天咱们就扒一扒,那些年胶东到底经历了啥,一起来解开这段不为大众熟知的历史悬案。
国共日三方混战,人人暗藏心机。国民党守土无力,被日军一打就溃不成军,连自己的家小都护不住;日军来了倒没怎么流血,用兵就像春游,弄得胶东满地“新官上任”,各路汉奸跳出来争抢肥肉。不甘寂寞的还有共产党,趁乱在田间地头扎下根,带着老百姓一起抗日。眼看着三个“班长”在台上争夺“班干部”,大家都想问,到底谁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可别急,故事一环扣一环,精彩还在后面。
胶东的变化,一夜之间风云突变。1937年,日军铁蹄初到,胶东就乱成一锅粥。国民党本想死守阵地,谁知自家军队一个接一个跑路。青岛守将沈鸿烈见势头不妙,连夜弃城出逃,留下百姓自生自灭。县长们呢?基本上都是收拾细软、带着家眷能跑多远跑多远,仿佛明天就要下金蛋似的,再也顾不上百姓的死活。
这时,地方武装大部失控,各地警察、保安团一会挂国民党的牌子、一会又偷偷投靠日军,谁给钱听谁的。老百姓成了无根野草,谁都能上来踩上一脚。日军看得明明白白,派区区几千人,像摘桃子一样把胶东大部收入囊中。
此时各方怎么看?有的国民党“老爷”在上海喝茶议政,日伪官员在胶东耍威风,只有农家小院里,普通人抱着孩子、守着粮食,夜里小声议论:“这世道,谁能真保咱命?”
看起来,胶东好像彻底安静了。国民党军政机构一崩溃,地方成了“三不管地带”,连地方武装都乱得像麻团。可表面的风平浪静下,老百姓还是提心吊胆:日军上面搞伪政权,底下汉奸争权夺利,各种“新县长”轮番坐庄,今天来个人说要带你抗日,明儿又换个旗号,说抗日的其实是土匪。
不少人暗地里质疑:这“新社会”能撑多久?日军兵力虽少,靠的全是地头蛇助力。汉奸一个个变着法子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的日子没比炮火下好多少。偶尔听说哪个村子有共党游击队,神神秘秘,带衫破衣,有时夜里来分粮、有时开会讲道理,听着挺热乎,可到底靠不靠谱,谁心里都没底。“新皇帝还是老样子”?胶东这锅粥,表面冷却,底下还在咕嘟冒泡。
突然,局势杀出一条新路。1937年底到1938年初,共产党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一样,重建组织,串起胶东各县的力量。不信你看,1938年初,天福山、威海、荣成立起义,一波波抗日武装跳出来,老百姓那口气松了半截。八路军捡起散落各地的散兵游勇,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各地游击队拉到一起,组建成有头有脸的“正规军”。
令人意外的是,八路军竟然成了胶东最“听话”的队伍。和日伪、蒋顽不断分赃、内斗的不一样,他们带老百姓分粮种田、修路打仗,把一支支“大杂烩”拉成一股绳,真刀真枪抗起了日本。老百姓心里开始有杆秤:到底谁才是打鬼子的“主心骨”?这场三国乱局,胶东老百姓用脚投票,革命火种从村落野地烧了起来。
但,别以为八路军崛起一切就风平浪静。随着抗战局势拉锯,日伪、蒋顽反复联合剿共,你方唱罢我登场,风头一时紧张到极点。他们一套组合拳,各种反共清剿,把八路军赶得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土里刨食过日子。老百姓也苦不堪言:刚支持了游击队,第二天日伪就血洗村子,一家人早上还笑,晚上就“杳无消息”。
日伪联合国民党“反共”,各种密探、阴谋接二连三,队伍中甚至出现了叛变,带枪投敌。山头主义、小团体私心又抬头,胶东一度陷入内耗、分裂,局势仿佛再次无解。外面看似平静,胶东地下暗流,却掀起更大危机,不少看热闹的人开始怀疑:三家争斗、谁真为百姓,谁又是“打着抗日骗糊涂账”?
细想一下,国民党唱主角那阵子,胶东百姓活得像草根头发,被风一吹就倒。表面上国民党正气凛然抗日,实际上打着抗战的旗号开小差,当家做主刚一天,就被日军笑纳大权。后来日伪一边忙着成立“善后委员会”、“道公署”,一边挑三拣四吸纳汉奸,拉起一堆“走马灯县长”做表面文章,要说他们能“善后”,恐怕只有后患无穷。
回头再看八路军,真要论“善于钻缝过渠”,人家打不赢就游击,打得赢就坚决反攻,还有本事把杂乱队伍收成一股绳,带着农民下地干活,晚上捉贼分粮。伪政权、国民党联手打他们,打得愈狠,百姓愈是追随。这算不算“神奇反转”?有人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也有人觉得没别的,谁给饭吃,谁分田地,老百姓就跟谁混。国民党不是不想搞定胶东,可惜上台容易守摊难,“空降部队”就是插不下根。
所以这个“胶东剧本”,要不是国民党掉链子、日伪恃强凌弱,哪里轮得到八路军顺利收官?国民党这种“爱跑步”的本领,不拿个金牌都说不过去。反倒是八路军,靠着韧劲、狠劲和一点点幸运,成了这个乱世的最终赢家。
如果说胶东的“易主大戏”,最终证明了谁是为民请命的英雄,那为何当初国民党那帮人还总把责任甩给“局势复杂”?是自己烂泥扶不上墙,不如干脆让出舞台;还是大时代里,只有能扎根泥土、敢拼敢闯的队伍,才能做主角?难道“爱人民”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而需要真坐在泥地里和大家同甘共苦?你觉得是历史“无情选择”,还是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赢得人心?欢迎评论说出你的看法,到底是谁收割了胶东?谁又真的配得上老百姓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