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派遣核潜艇之后,普京态度有了转变:愿意和乌克兰谈判,但不是当下
特朗普突然下令派遣两艘携带十余枚核弹的核潜艇逼近俄罗斯海域,直接回应梅德韦杰夫的核威胁言论;普京却意外释放和谈信号,俄乌战局迎来戏剧性转折。
梅德韦杰夫的一句狠话,成了这场危机的导火索。 这位俄罗斯前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嘲讽特朗普的“俄乌停火10天通牒”,还特意提到苏联留下的“死亡之手”自动核反击系统,警告美国“别玩火自焚”。
特朗普的暴脾气一点就着。 他立刻在社交平台反击,痛骂梅德韦杰夫是“失败的前总统”,声称“言辞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并高调宣布:两艘美国核潜艇已奉命开赴俄罗斯周边海域,随时准备应对“俄罗斯的核威胁”。
军事专家一眼看穿特朗普的底牌。这两艘核潜艇很可能是“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或“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后者能携带24枚“三叉戟”导弹,射程超1.2万公里,每枚导弹可装8-10个核弹头。 但俄军反潜实力不容小觑——去年俄军就曾在鄂霍次克海用反潜导弹逼退过美军核潜艇,这次若真动手,胜负难料。
普京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就在核潜艇消息传遍全球时,他在白俄罗斯淡定表态:“俄罗斯愿意和乌克兰谈判,但不是现在,我们等得起。 ”他还特意强调,谈判必须解决“冲突根源”——暗示乌克兰必须承认俄占四州的主权变更。
普京的“软姿态”藏着三重算计。 第一,给特朗普递台阶:俄方明知核潜艇部署更多是象征性威慑,借机释放和谈信号,既避免冲突升级,又显得“顾全大局”。 第二,巩固战场成果:俄军刚拿下顿涅茨克重镇恰索夫亚尔,乌军日均伤亡超千人,此时谈判能让俄罗斯把战果“钉死”。 第三,分化西方阵营:普京点名要“闭门谈判”,切断泽连斯基靠悲情演说争取外援的通道,让欧美在援乌问题上内讧。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唱起双簧戏。 一边是梅氏扮演“核狂人”吓唬西方,另一边普京当“理性谈判者”。 这种套路俄罗斯玩得炉火纯青:去年梅德韦杰夫就曾放话“向伊朗转移核技术”,今年又拿“死亡之手”刺激美国,每次都能制造头条恐慌。
乌克兰沦为最大输家。 泽连斯基刚遭俄军新一轮导弹洗地,基辅街头躺着数十具尸体,他却发现美俄突然“跳过乌克兰谈交易”。 更扎心的是,特朗普一边派核潜艇威慑俄罗斯,一边暂停对乌武器移交——乌克兰成了美国向俄施压的筹码,却拿不到救命武器。
美俄核博弈让欧洲瑟瑟发抖。 德国紧急追加“爱国者”防空系统,波兰民众反战游行高举“不要为乌克兰送死”标语,联合国连夜开会呼吁“别让古巴危机重演”。
这场豪赌中,特朗普和普京各取所需。特朗普用核潜艇照片向国内选民证明“我比拜登更硬气”,普京用“和谈”烟雾弹争取时间消化乌东领土。 只有乌克兰的废墟提醒世界:核威慑游戏的代价,永远由弱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