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海快,金融跟不上!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640万辆,创历史新高,中国汽车产业似乎正在驶向出海的“黄金时代”。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荣的景象之下,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痛点:金融支撑体系的滞后。
出口规模攀升,金融基础薄弱
中国汽车出口量虽高,但出口比例仅为18%,远低于德国、日本的85%。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不足,容易受到贸易壁垒、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金融短板:出海热浪下的“冷风险”
中国汽车出海面临诸多金融难题:
终端金融服务缺失: 央行对海外终端金融服务持保守态度,导致中国车企难以像欧美车企那样提供完善的购车贷款、租赁等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海外消费者需求。
经销商库存融资困难: 海外经销商融资能力弱,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制约了销售网络的扩张。
海外融资成本高: 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网络不完善,风险评估模型难以精准适配海外市场,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国际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生态化挑战: 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模式、充电设施配套融资等新型需求,缺乏成熟金融方案支撑,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资金跨境流动风险: 资金跨境流动面临汇率波动、政治风险等挑战,制约了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深耕。
多元破局:从信保到产业投行
面对金融短板,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
政策性金融支持: 中国信保为新能源车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险,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
商业银行创新产品: 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推出“NRA账户跨境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产品,解决企业跨境资金流问题。
建立专属汽车金融公司: 支持有实力的中国车企或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立专属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建立专项支持资金: 建立专项汽车出口支持资金或海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海外绿地投资、兼并、渠道建设和本地化运营。
从“走出去”到“扎下去”
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正处于关键节点,需要从“走出去”到“扎下去”,真正实现全球化布局:
加强产业协同: 学习日本商社模式,构建产业协同平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海外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国汽车出海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加强本地化运营: 深入了解海外市场,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实现真正的本地化运营。
中国汽车产业出海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完善金融支撑体系,加强产业协同,提升品牌影响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