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潼关建一座大坝截断黄河,打造中国版贝加尔湖,可行吗?潼关附近的汾渭谷地,被填满水后,形似与贝加尔湖相似,届时丰年时期储水,旱季时期放水。从而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难题。那么这一设想,是否可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视频了解一下,观看的时候,不要忘记点赞和关注哦,感谢支持。

潼关之地的设想

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北方第一大河,黄河流域水净流量极大。然而受季风气候影响,黄河具有汛期洪涝、非汛期缺水两大特点。从而导致黄河流经的华北地区,在因生活用水,农业灌溉以及工业用水存在缺水难题的同时,也存在洪涝等灾害的威胁。洪涝等灾害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还能有效控制,将损害减少到最低。然而缺水难题,虽然我国已经在黄河等支流上兴建水库,还进行南水北调。依然难以彻底解决。而考虑到每年净流量高达550亿m³的黄河,流入渤海的水量却高达260亿立方米。也就是近乎一半的黄河水,都白白流入大海。着实有些浪费。于是就有人设想,在潼关附近,截留黄河,打造一个中国版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地处东西伯利亚南部,位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与伊尔库茨克州境内的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泊容积总量为2.3万立方千米。湖泊形状狭长,长约636公里,而平均宽度只有48公里。平均水深达到了730米,而最深处可达1637米。是世界第一深湖。因此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极为充沛。如此可见,按照在潼关之地打造中国版贝加尔湖的设想,就是想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资源优势,彻底解决华北缺水难题。

中国版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在中国古称北海。西汉打败匈奴后,贝加尔湖随着生活附近的匈奴投降汉朝,成为汉朝的藩属后,贝加尔湖就成了汉朝的属地。此后历经,隋唐、宋时期的辽金,随着元朝在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以及贝加尔湖地区设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贝加尔湖直接由元朝管辖。只不过明清之后,对贝加尔湖的管辖力度有所减弱。但直到这一时期,贝加尔湖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中国属地。直到清朝历经康熙、雍正两朝后,贝加尔湖逐渐被东进的沙俄抢走。自此我国失去了贝加尔湖,这个有着储量极其惊人的淡水湖。不过截留黄河,利用潼关附近的地势,既有可能弥补这个缺憾。在潼关截留黄河之后,利用周围秦岭、黄土高原、吕梁山脉以及太行山脉形成的天然屏障,可以在关中盆地等地形成一个天然湖泊。如果在空中看,这个覆盖了渭河与汾河大部分流域,因而可以得名渭汾湖的湖泊,形似贝加尔湖。然而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设想,可以依托独特地势形成湖泊,但想要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截留黄河的难题

贝加尔湖的淡水之所以多,主要是来自河流补给。其中色楞格河,这一起源于蒙古库苏古尔湖以南的河流,补给量最多。贝加尔湖近一半的补水,都来自色楞格河。然而除色楞格河之外,还有335条河流注入贝加尔湖。再加上贝加尔湖极深的地形落差,才让贝加尔湖拥有冠绝欧亚的淡水储量。虽然渭汾湖在形状上与贝加尔湖非常像,但周围补给的河流并不多,主要来自黄河、渭河、汾河、泾河等河流。这些河流加在一起,总流量还不足1000亿立方米。而以贝加尔湖近乎2.3万立方千米的储量来看,即使截留所有河流,也至少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与贝加尔湖储量一样多的大湖。补给水量不多也就算了,关键在于渭汾湖附近,即出于黄河中游,位于陕晋豫三省交界处的潼关,是黄河冲出黄土高原的关键节点。这里的河道是极为松散的松散的黄土台塬结构,不但河岸高出河槽30到100米,而且地质条件极为不稳定。虽然在该河段,成功建立了三门峡水库,然而随着水流与波浪持续冲刷两岸土体,河岸坍塌从未停止。简单地说,以潼关附近的地质条件,难以承受巨型水坝带阿狸的静水压力。我国能够建成三门峡水库,已非易事。因此,想在潼关截留黄河的设想,只能停留于设想。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实现。对于我们来说,想要解决华北缺水问题,还需要从别处下手。黄河不需要成为贝加尔湖的复制品,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