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多汁且富含纤维,荔枝是一种没有人能抗拒的夏季水果。 在炎热的夏天,冰冰凉凉的荔枝既能补充能量还能愉悦心情,谁不爱呢?

但话又说回来,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不少关于“荔枝病”的新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荔枝病”是怎么回事?

“荔枝病”是指一次性大量食用新鲜荔枝后,出现了类似低血糖的症状。荔枝糖分高,短时间内吃太多,将使人体分泌较多胰岛素,因糖分无法立即代谢吸收,会导致低血糖。

通过对大量发病过程的总结来看,空腹情况下大量吃荔枝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症状轻的人会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等症状。

严重的人则可能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会抽搐、昏迷乃至休克死亡。

“荔枝病”并不常见,其发生的条件相对苛刻,主要见于4~11岁、本身存在一定程度营养不良(肝糖原储备能力弱)的儿童,且需在空腹状况下(此时肝糖原储备最少)大量食用未完全成熟的荔枝后才会引发。

荔枝也是维C高手

荔枝果肉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多糖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其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41毫克/100克,在常见水果中排名前十。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一般人群每日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

如果1个妃子笑毛重约25克,去皮去核的可食部分约为20克,那么吃5~6颗就能补充每日维生素C的64%。

红绣球个头大,单个毛重就有32~35克(最大有50克),可食部分为25~30克,吃3~4颗就能补足每日维生素C。

可见“日啖荔枝三百颗”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绝对不能效仿。

如何食用荔枝更安全?

饭后半小时或两餐之间食用荔枝,切忌空腹食用;

挑选成熟的荔枝,未成熟荔枝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次甘氨酸A毒素,进入人体后可与另一种甘氨酸产生协同作用,抑制“糖异生”过程。

食用荔枝不宜过量,儿童每次不超过5颗,成人每次不超过10颗(约300g);

充分浸泡和清洗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残留,可用盐水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有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便秘、糖尿病人群谨慎食用鲜荔枝。

本文综合自:

①人民日报2025.06.15《这种夏天应季水果,为什么会把人吃进医院?》

②扬子晚报2025.06.11《医生科普到底啥是荔枝病》

③参考消息2024.06.07《荔枝美味营养 食用不可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