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续规模再创新高

到2025年6月末的时候,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达到了30.67万亿元,这可是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首次站上30万亿元的大关。

在今年上半年,全国一共有132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行了1.63万只理财产品,累计募集的资金高达36.72万亿元。

收益稳步增长

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保持稳定增长,这和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是相呼应的。

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总共为投资者赚取了3896亿元的收益,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18%。

其中,银行机构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是599亿元,理财公司创造的收益则达到了3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指出,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居民对市场的预期也有所改善,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相比,超额收益的优势更加明显了。

他预计,2025年下半年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会继续扩大,很有可能突破之前的最高纪录。

产品结构独具特色

从投资方向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截至2025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在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7.2%。

混合类产品的存续规模是0.77万亿元,占比为2.51%。

而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来说就小很多了,分别只有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由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风险等级比较低。

到2025年6月末,风险等级为二级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9.4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5.89%。

从运作模式方面来看,开放式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主流。

截至2025年6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4.8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0.93%。

投资者数量持续增加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不断上升,投资者的数量也一直在增加。

到2025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到了1.36亿个,和年初相比增长了8.37%。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数量达到了1.34亿个,占比高达98.66%。

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占比有小幅度的增长,数量为182万个,占比为1.34%。

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依旧比较低,在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的投资者数量最多,占比达到了33.56%。

董希淼提醒广大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投资能力以及风险偏好,合理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

多途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规模大约有21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让资金和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理财产品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分别为18.33万亿元、1.82万亿元、0.78万亿元。

从投向的重点领域来看,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的规模超过了3200亿元,投向“一带一路”等专项债券的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的资金支持超过了5万亿元。

此外,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到2025年6月末,为个人养老金份额的投资者实现的收益超过了3.9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了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