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印度算不上全球关键角色!”

2025年7月31日,当美国财长这句评价从华盛顿传出时,印度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在24小时内暴增120万条,印度国会议员怒批“美式霸权”,印度网友也纷纷对特朗普展开唇枪舌战。

美国财长贝森特

然而短短24小时后,特朗普政府不仅用言语羞辱印度,还宣布对所有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8月1日立即生效,重点打击钢铁、制药和IT服务这三大印度支柱产业。

为什么印度作为美国的“棋子”,会突然失宠?莫迪又会如何应对?

双重打击

在宣布关税决定时,特朗普毫不掩饰地称印度经济为 “死经济”,并放话:“我不关心印度和俄罗斯做什么,他们可以带着他们的‘死经济’一同下地狱,这与我毫无关系。”

这种侮辱性的外交语言,让印度举国震惊。

美国媒体还同步“支招”,建议印度 “该多买美国天然气、黄金和通信设备”,强推滞销品以换取关税豁免,军售方面,特朗普直接施压印度购买F-35。

这一系列动作,也被外界视为白宫精心设计的战略羞辱,先贬低对手国际地位,再挥关税大棒榨取利益,完全复刻2018年对华贸易战的“羞辱、施压、谈判”三步走套路。

面对如此公开羞辱,一向活跃于社交媒体的莫迪总理却选择了沉默,如今的印度,可谓是四面楚歌。

陷入困局的印度

之所以这次贝森特的言论如此直白,这背后既有美国国内政治的考量,也有对印度国际行为的长期不满。

首先,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贸易政策早已心存不满,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曾公开批评印度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称其对美国商品征收高达175%的关税,导致美国对印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2025年4月,贝森特曾乐观表示,印度可能成为首批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国家之一,谈判一度“非常接近”突破。

然而,印度在农业和乳制品等敏感领域的保护主义立场,让谈判进展缓慢,美国显然对印度的“拖延战术”失去了耐心,贝森特的言论可以看作是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施压的一种手段,试图通过公开批评迫使印度在谈判中做出让步。

其次,贝森特的“全球角色”评论直指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大幅增加了对俄罗斯原油的采购,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买家,美国认为,印度通过购买低价俄油并将其精炼后转售,规避了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间接支持了俄罗斯的战争机器。

印度一方面与美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却在能源和军事领域与俄罗斯保持密切联系,这种“脚踏两只船”的策略,让美国感到印度并非完全可靠的盟友。

再者,贝森特的言论还与美国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霸权思维有关,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下,任何被认为“不配合”的国家都可能成为批评对象。

印度虽然被美国视为“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但在实际操作中,印度更注重自身利益,贝森特的公开批评,实际上是在警告印度:

如果不顺应美国的战略需求,就可能被边缘化。

从更广的视角看,贝森特的言论还折射出美印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尽管特朗普曾称莫迪为“朋友”,并在2025年2月推出“美印COMPACT”倡议,强调军事和技术合作,但贸易和地缘政治的分歧始终存在。

印度对农业和乳制品市场的保护,是为了维护数亿农民和中小企业的利益,这与美国要求的全面市场开放背道而驰,同时印度作为金砖国家成员,拒绝退出与俄罗斯的合作,这让美国感到其“印太战略”难以完全落地。

贝森特的“羞辱”言论,或许是特朗普政府在谈判受挫后的一种情绪化表达,但也可能进一步推动印度寻求更独立的外交路径,比如加速与英国、欧盟等国的贸易谈判。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和贝森特的羞辱性言论,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印度大国雄心的现实落差。

当德国趁机逼迫印度签汽车零部件倾销协议,欧盟重启自贸谈判要求开放农产品市场,印度发现自己正陷入西方国家的 “围猎”。

对于印度来说,贝森特的言论不仅是一次外交羞辱,更是对国家自尊的考验,在全球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印度如何在维护主权与平衡大国关系之间找到出路,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最大挑战。

信息来源:

新民晚报2025.08.02《美财长称印度非全球重要角色,这份羞辱背后是特朗普想下重拳!》

观察者网2025.08.01《面对特朗普关税威胁,“印度正想辙安抚,但不考虑买F35”》

新浪财经2025.07.31《特朗普:我不在意印度对俄罗斯做了什么》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