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忘初心驻守边疆14年,依然是基层,准备退伍前,转机出现
"小赵,跟我走一趟。"段政委的声音在哨所里响起。
赵铁柱愣住了。手里的退伍申请书差点掉在地上。
连长老况也傻眼了。这位师政委怎么会专门来找一个要退伍的老兵?
01
1982年3月的西北边防,春风还带着刺骨的寒意。
赵铁柱坐在铁皮搭建的宿舍里。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退伍申请书。
他已经写了三遍。每次写完都舍不得交。这次不一样,家里的信催得紧。
"铁柱啊,你妈病得厉害。医生说要住院。家里实在没钱了。"弟弟赵铁蛋在信里这么写。
赵铁柱今年三十四岁。1968年入伍的时候,他才十八岁。现在头发都有些稀疏了。
十四年。
十四年里,他从没离开过这个鬼地方。
哨所建在一个小山包上。方圆几十里都是戈壁滩。最近的小镇要走三十里路。每个月只有补给车来一次。
赵铁柱站起身,走到窗前。
外面的风沙依然很大。几个新兵在训练场上练习射击。他们都是去年来的,年纪轻轻,充满朝气。
赵铁柱想起自己刚来的时候。也是这么年轻,也是这么有干劲。
那时候他以为三年就能回家。没想到一待就是十四年。
宿舍里很简陋。一张铁床,一个木箱子,一面小镜子。
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很憔悴。皮肤被风沙吹得粗糙,眼角有了皱纹。
赵铁柱把申请书叠好,塞进胸前的口袋。
今天下午就交给连长。
门外传来脚步声。
"老赵,吃饭了。"
小钟在门外喊他。
小钟是去年分来的大学生兵。才二十二岁,但已经是副班长了。
赵铁柱跟着小钟走向食堂。食堂其实就是一个大帐篷。里面摆着几张长桌。
炊事班长老马正在分饭。
"今天有好菜。白菜豆腐。"老马笑着说。
赵铁柱舀了一碗汤。汤里有几片白菜叶子,算是改善伙食了。
"老赵,怎么又不说话?"小钟问。
小钟总是很活跃。在哨所这种地方,有个爱说话的人还挺好。至少不会太闷。
"没事。"
赵铁柱端着碗坐下。
食堂里有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年轻兵。只有他和老况年纪比较大。
"听说师里要来检查。"小钟压低声音说。
"检查什么?"
"不知道。连长昨天接了个电话,脸色不太好看。"
赵铁柱没有接话。他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
在部队待久了,各种检查见得多了。反正轮不到他操心。
"老赵,你听说了吗?"炊事班长老马凑过来。
"什么事?"
"老李要调走了。"
老李是哨所的通讯员。四十多岁,也是老兵。
"调哪去?"
"师部。说是当班长。"
赵铁柱点点头。老李人不错,调走也是好事。
"老赵,你在这里最久。怎么不调走?"小钟问。
这个问题让赵铁柱有点尴尬。
是啊,为什么不调走?为什么十四年了还是个兵?
"我这个人笨,哪都不去。"赵铁柱苦笑了一下。
吃完饭,他回到宿舍。
下午两点,他要去找连长。
赵铁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
十四年的事情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播放。
02
1968年那个秋天,赵铁柱背着铺盖卷离开了山西老家。
村里人都羡慕他。当兵吃国家粮,多光荣的事情。
他妈哭得稀里哗啦。"铁柱啊,到了部队要听话。别给家里丢脸。"
赵铁柱当时想,三年后就回来。到时候找个媳妇,生几个娃,日子就这么过了。
没想到一待就是十四年。
新兵连在兰州。训练很苦,但是赵铁柱能吃苦。
班长是个河南人,姓刘。对新兵很严格。
"当兵就要有当兵的样子。站要站得直,坐要坐得正。"
班长刘说话很有劲。赵铁柱很佩服他。
新兵连三个月。赵铁柱表现不错。射击成绩好,体能也过关。
班长刘说他是个好苗子。"老实,能吃苦,这样的兵不多了。"
下连队的时候,赵铁柱被分到了边防某部。
当时不知道是这么偏远的地方。坐了三天火车,又坐了一天汽车,最后还要步行。
到了哨所,赵铁柱傻眼了。
这哪里是军营,简直像荒岛。
连长当时是个姓王的山东人。四十多岁,黑黝黝的脸。
"小赵,欢迎你。这里条件苦,但是很重要。"
王连长指着远方。"那边就是边境线。我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这里。"
赵铁柱点点头。虽然条件苦,但是任务光荣。
当时哨所的条件比现在还差。连帐篷都没有几个。晚上睡觉要钻地窝子。
地窝子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搭点木头和草。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像蒸笼。
第一个冬天特别难熬。
赵铁柱想家想得厉害。晚上经常失眠。
班长老张安慰他。"刚来都这样。慢慢就习惯了。"
老张是个好人。已经在这里待了八年。
"老张,你不想家吗?"
"想啊。但是想也没用。既然来了,就要待下去。"
老张的话让赵铁柱想了很久。
是啊,既然来了,就要待下去。
慢慢地,赵铁柱真的习惯了。
习惯了风沙,习惯了孤寂,习惯了这种单调的生活。
1969年的时候,哨所来了几个新兵。
赵铁柱算是老兵了。开始带新兵。
他发现自己很会教人。射击、体能、站岗,他都教得很仔细。
新兵们都很尊敬他。叫他赵班长。
虽然他还不是班长,但是听起来很舒服。
1970年春天,老张复员了。
临走的时候,老张拍着赵铁柱的肩膀。"好好干,你肯定能提干。"
赵铁柱当时很有信心。觉得自己表现不错,提干应该没问题。
1970年冬天,出了件大事。
赵铁柱在巡逻的时候发现了走私分子。
那天早上很冷。赵铁柱和另一个兵小李一起巡逻。
走到一个山坳里,赵铁柱突然听到马蹄声。
"小李,你听到了吗?"
"什么?"
"马蹄声。"
小李仔细听了听。"好像是有。"
赵铁柱示意小李别出声。两人悄悄摸过去。
山坳里有三个人,牵着五匹马。马背上驮着很多东西。
赵铁柱觉得不对劲。这个地方很偏僻,很少有人来。
这三个人鬼鬼祟祟的,肯定有问题。
"小李,你回去报告连长。我在这里盯着。"
小李跑回哨所。不到半小时,连长带着十几个人赶来了。
那三个人被抓了。马上驮的是一些违禁品。还有一些外国货。
连长很高兴。"老赵,你立功了。"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师。
师长亲自来慰问。还开了表彰大会。
赵铁柱以为自己肯定能立功受奖。
表彰大会上,连长在台上讲话。
"这次能够成功破获走私案,主要是某某同志机警发现,某某同志勇敢抓捕。"
某某同志不是赵铁柱。是小李和另一个会说话的兵。
赵铁柱坐在台下,听着别人领奖。
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也没说什么。
散会后,连长找到他。
"老赵,不好意思。这次你的功劳被埋没了。"
"没事,连长。只要抓住坏人就行。"
连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个人太老实了。有时候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
赵铁柱不知道怎么争取。他觉得自己嘴笨,不会表达。
而且从小家里就教育他要谦让。抢功劳这种事,他觉得不好意思。
这件事以后,赵铁柱有点失落。
但是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他觉得可能这就是命。
有些人天生就会表现,有些人天生就会吃亏。
1971年的时候,连长调走了。
新连长姓李,是个年轻的大学生军官。
李连长很有文化,说话也很有水平。
他对赵铁柱的印象不错。"老赵,你是个好兵。踏实可靠。"
赵铁柱很高兴。觉得新连长能理解自己。
1972年,哨所修建了新的营房。
条件好了很多。至少不用住地窝子了。
赵铁柱参与了整个建设过程。搬砖、和泥、盖房子,什么活儿都干。
李连长看在眼里。"老赵,你这个人什么都不挑。什么活儿都能干好。"
赵铁柱觉得这是夸奖。更加卖力地工作。
1973年,哨所又来了一批新兵。
赵铁柱成了老兵中的老兵。
新兵们都很尊敬他。有什么不懂的都来问他。
赵铁柱也很耐心。一遍遍地教他们。
有个叫小王的新兵特别调皮。经常犯错误。
别的老兵都不愿意管他。只有赵铁柱还在帮他。
"老赵,你别管他了。这小子没救了。"
"孩子嘛,慢慢教总能教好。"
赵铁柱花了很多心思在小王身上。终于把他带成了一个合格的战士。
小王后来很感激。"老赵,没有你我早就被开除了。"
这些事情赵铁柱从来不跟领导汇报。他觉得这是应该做的。
03
1974年的时候,有个提干的机会。
政委找赵铁柱谈话。
政委姓张,五十多岁,很严肃的一个人。
"小赵,来坐。"
赵铁柱有点紧张。平时很少和政委单独谈话。
"听连长说,你表现很不错。"
"谢谢首长夸奖。"
"现在有个提干的指标。组织上在考虑你。"
赵铁柱心里一阵激动。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不过,需要了解一下你的家庭情况。"
政委拿出一个笔记本。"你家里都有什么人?"
"我妈,我弟弟。我爸早就去世了。"
"你爸是干什么的?"
"农民。"
"家里还有其他亲戚吗?"
赵铁柱想了想。"有几个叔叔。都是农民。"
"都是农民?"政委看了看材料。
"有个五叔,以前当过保长。不过早就死了。"
政委的脸色变了。"保长?"
"是。在日本人占领的时候。后来解放了,五叔挨了批斗。1952年就死了。"
政委在笔记本上记了一些东西。
"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我需要向上级汇报。"
谈话结束后,赵铁柱忐忑不安。
他知道成分问题很重要。但是五叔的事情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
而且五叔早就死了。应该不会影响到自己吧?
一个星期后,政委又找他谈话。
"小赵,关于提干的事情,上级有不同意见。"
"什么意见?"
"你家的成分问题比较复杂。虽然你个人表现不错,但是家庭出身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赵铁柱的心一下子凉了。
"那我还有机会吗?"
"当然有。但是需要时间。需要你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政委的话很客气,但是赵铁柱听出了弦外之音。
提干的事情黄了。
那天晚上,赵铁柱一个人坐在营房外面。
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很难受。
他不明白,为什么五叔的错误要他来承担?
他从来没有见过五叔。五叔死的时候,他才四岁。
可是这个从来没见过的五叔,却影响了他的一生。
第二天,李连长找他谈话。
"老赵,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
"连长,我..."
"别说了。我都明白。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出身决定一切。"
李连长叹了口气。"你别泄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赵铁柱点点头。虽然心里还是很难受。
从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工作。希望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但是提干的事情再也没有人提起过。
1975年,1976年,1977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赵铁柱眼看着一批批新兵都超过了自己。
有的当了班长,有的当了排长。甚至还有的直接提干了。
只有他,还是个普通战士。
1977年的时候,李连长也调走了。
临走的时候,李连长很愧疚。"老赵,对不起。我没能帮你解决问题。"
"连长,这不怪你。"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帮你。"
赵铁柱知道,这话只是安慰。
李连长走了,再也没有消息。
1978年,哨所又换了新连长。
新连长姓况,就是现在的老况。
老况是个实在人。对赵铁柱很不错。
"老赵,你在这里待了十年了?"
"是的,连长。"
"不容易啊。这个地方,能待十年的人不多。"
老况了解了赵铁柱的情况,很同情他。
"以前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太不公平了。"
"连长,过去的事情就算了。"
"不行。有机会我一定帮你。"
1978年夏天,又出了件事。
有个人偷偷摸摸在边境转悠。说是搞地质勘探的。
赵铁柱觉得不对劲。搞地质勘探的,怎么会偷偷摸摸?
而且这个人的装备很奇怪。带着照相机,还有一些奇怪的仪器。
赵铁柱起了疑心。开始暗中观察这个人。
那个人每天都到边境线附近转悠。拍照片,做记录。
有时候还会用仪器测量什么东西。
赵铁柱悄悄跟踪了那个人几天。发现那家伙在画地图。
而且画的很详细。标注了很多地形特征。
赵铁柱觉得问题严重了。立刻报告了老况。
"连长,我怀疑那个人是间谍。"
"间谍?"老况也紧张了。
"他一直在画地图,拍照片。而且行为很可疑。"
老况立刻上报了师部。
师部很重视,派了专人来调查。
经过几天的侦查,那个人被抓了。
审讯结果证实,那确实是个间谍。
是某个国家派来收集边境情报的。
这次立功表彰,赵铁柱总算榜上有名了。
师里给他记了个三等功。奖了五十块钱。
还在全师大会上表扬了他。
赵铁柱高兴了好几天。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了。
老况也很高兴。"老赵,这次你立了大功。提干有希望了。"
赵铁柱满怀期待地等着好消息。
可是等了半年,还是没有消息。
老况去师部打听。回来后脸色不好看。
"老赵,上级说你的思想觉悟还需要提高。"
"思想觉悟?"
"说你在群众中的威信还不够。"
赵铁柱不明白什么叫威信不够。
他从来不跟人吵架,活儿也干得不错。战士们都很尊敬他。
这还不够威信?
后来他想明白了。威信就是要会说话,要会来事。
这两样他都不会。
他只会埋头干活,不会表现自己。
在领导眼里,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威信。
1979年,哨所条件又改善了一些。
通了电,有了收音机。
赵铁柱最喜欢听新闻联播。了解外面的世界。
收音机里经常播放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
那些人都很会说话,很会表现。
赵铁柱很羡慕。如果自己也会说话就好了。
但是性格这个东西,很难改变。
他从小就不爱说话。在部队这么多年,还是改不了。
04
1980年的时候,小钟来了。
小钟是大学生兵。南方人,很机灵。
刚到哨所,小钟就表现得很活跃。
"报告连长,我叫钟华。来自江苏南京。请领导指示。"
小钟说话很流利,很有礼貌。
老况很满意。"好,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赵铁柱被安排带小钟。
"老赵,这是新同志小钟。你多帮助他。"
"是,连长。"
赵铁柱带着小钟参观哨所。
"小钟,这里条件比较苦。你要有心理准备。"
"没关系,老赵。我不怕苦。"
小钟很快就适应了哨所的生活。
而且表现得特别积极。
开会的时候,小钟总是第一个发言。
训练的时候,小钟总是最认真的那个。
连长交代的任务,小钟总是完成得最好。
赵铁柱很佩服小钟。这孩子确实有能力。
但是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
自己干了十二年,还不如人家一个新兵表现得好。
小钟对赵铁柱很尊敬。"老赵,你在这里这么多年,经验丰富。我要向你学习。"
"你已经很不错了。"
"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射击、站岗、巡逻,都需要你教。"
赵铁柱确实教了小钟很多东西。
小钟学得很快。而且会举一反三。
三个月后,小钟就成了哨所的骨干。
半年后,小钟当了副班长。
这让赵铁柱很受打击。
十二年了,他还是个兵。人家半年就当了副班长。
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赵铁柱还是为小钟高兴。
毕竟是自己带出来的兵。
小钟当了副班长后,更加忙碌了。
经常要开会,要汇报工作。
有时候赵铁柱看着忙碌的小钟,会想起当年的自己。
当年他也是这样积极,这样有干劲。
但是十二年过去了,他还在原地踏步。
1981年,小钟又提了一级。当了正班长。
这次赵铁柱真的有点受不了了。
一年多的时间,小钟就从新兵变成了班长。
而他十三年了,还是个普通战士。
那天晚上,赵铁柱一个人坐在营房外面。
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很难受。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当兵?
是不是应该早点退伍?
小钟走了过来。"老赵,怎么不睡觉?"
"睡不着。"
"是不是因为我当班长,你心里不舒服?"
小钟很聪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没有。我为你高兴。"
"老赵,你别这么说。我知道你心里难受。"
小钟坐在赵铁柱旁边。"说实话,我也觉得不公平。你比我强多了。"
"我哪里比你强?"
"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人品也好。我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都是你教的。"
小钟的话让赵铁柱心里好受了一些。
"但是老赵,有一点你确实不如我。"
"什么?"
"你不会表现自己。好事做了不说,功劳立了不争。"
小钟说得很直接。"在部队,光埋头干活是不够的。还要会说话,会汇报。"
赵铁柱知道小钟说得对。但是他改不了。
"算了,小钟。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改不了了。"
"老赵,你别泄气。机会总会有的。"
小钟拍了拍赵铁柱的肩膀。"我相信组织不会埋没人才的。"
赵铁柱苦笑了一下。十三年了,他还在等机会。
1981年下半年,家里的信越来越急。
赵铁柱的妈今年六十八了。身体一直不好。
从去年秋天开始咳血。村里的医生说是肺病,要到县里治疗。
但是县里的医生又说,病情很重,要到地区医院。
地区医院看了以后,说需要住院手术。
手术费要三百块钱。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弟弟赵铁蛋比他小五岁。一直在家种地。
前年找了个对象,叫李桂花。今年要结婚。
李桂花的家里条件不错。她爸是村里的会计。
李桂花提出了条件。要在县城买房子。没房子就不嫁。
"哥,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赵铁蛋在信里写。
想什么办法?赵铁柱一个月的津贴才八块钱。
十三年攒下来的钱,除了寄回家的,就剩下一百多块。
买房子?连县城最便宜的房子都要一千多块。
赵铁柱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津贴标准,他要攒十年才能买得起房子。
但是十年后,他都四十四岁了。还有什么意义?
"铁柱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想想自己的事情了。"妈在信里说。
妈的意思是让他退伍回家。
赵铁柱也想过。可是一想到要离开部队,心里又舍不得。
这里虽然苦,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十三年的青春都在这里。
而且退伍能干什么?回去种地?
他已经三十三岁了。在农村,这个年纪还没结婚的男人,基本上就是老光棍了。
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不会种地了。
十三年的军旅生活,让他脱离了农村。
回去以后,他什么都不会。
但是家里的困难又摆在那里。妈的病不能拖。弟弟的婚事也不能耽误。
赵铁柱在矛盾中煎熬着。
上个月,妈又来信了。
"铁柱,妈病得厉害。咳血越来越多了。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
这封信让赵铁柱彻底动摇了。
妈养他这么大不容易。爸早死了,妈一个人拉扯他们兄弟俩。
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妈经常饿着肚子,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留给他们。
现在妈病了,他这个当儿子的却不能在身边。
钱也拿不出来。
赵铁柱想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写退伍申请。
第一次写的时候,他哭了。
字写得歪歪扭扭。"由于家庭困难,申请退伍回乡。"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他写了撕,撕了写。
第二次写的时候,他加了点内容。
"本人在部队服役十三年,感谢组织的培养。现因家庭确有困难,申请退伍。"
还是觉得不合适。
第三次写的时候,他写得很详细。
把家里的情况都写了。妈的病,弟弟的婚事,家里的困难。
写完后,他把申请书折好,放在枕头下面。
连着几天都没有勇气交给连长。
小钟发现了他的异常。"老赵,你这几天怎么了?"
"没事。"
"是不是家里有事?"
赵铁柱点了点头。"我妈病了。"
"严重吗?"
"挺严重的。需要手术。"
小钟理解他的难处。"钱的问题?"
"嗯。"
"我这里有点钱。你先拿去用。"
小钟从箱子里拿出五十块钱。
"小钟,我不能要你的钱。"
"老赵,别客气。我一个人在部队,也用不着钱。"
赵铁柱很感动。但是五十块钱解决不了问题。
今天早上,他收到了弟弟的电报。
"妈住院了。急需用钱。"
就这么几个字,像刀子一样扎在赵铁柱心上。
他从枕头下面拿出申请书。决定今天下午就交给连长。
05
下午一点半,赵铁柱洗了脸,整理了军装。
申请书装在胸前的口袋里。纸张已经被汗水打湿了。
他在镜子前面站了十分钟。
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很憔悴。眼睛有点红肿。
昨天晚上他几乎没睡。一直在想这个决定对不对。
十三年了,就这么离开,真的舍得吗?
但是家里的情况不容许他再犹豫了。
赵铁柱深吸了一口气,走出宿舍。
哨所里很安静。大部分人都在午休。
只有值班的哨兵在岗位上。
赵铁柱走向连长办公室。
连长办公室在哨所的最东边。一间用铁皮搭建的房子。
里面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文件柜。
墙上挂着一幅军区地图。
赵铁柱在门外站了十分钟。
手里紧紧攥着申请书。
最后还是敲了门。
"进来。"连长老况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赵铁柱推门进去。老况正在看文件。
桌上摆着一摞材料,还有一个茶杯。
"老赵,坐。"老况抬头看了他一眼。
赵铁柱坐下来,但是屁股只挨着椅子边。
"老况,我想跟你说个事。"
"说吧。"老况放下文件。
赵铁柱从口袋里掏出申请书。手有点抖。
"这是什么?"老况接过纸张。
"退伍申请。"赵铁柱的声音很小。
老况展开纸张,仔细看了看。脸色慢慢变了。
"老赵,你这是怎么了?十三年了,说走就走?"
"连长,我妈病了。家里实在没办法了。"
老况放下申请书,点了根烟。
"我知道你家里困难。但是这个时候走,你想过没有?"
"什么意思?"
"师里最近有个任务。可能需要你。"
赵铁柱愣住了。"需要我?"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昨天师政委打电话,专门问了你的情况。"
"问我什么?"
"问你的表现,问你的为人,问你的家庭情况。我都如实汇报了。"
赵铁柱有点懵。师政委为什么会问他?
"连长,我就是个普通兵。师政委问我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但是政委问得很详细。连你抓间谍那件事都问了。"
老况吸了一口烟。"我感觉不是一般的事情。"
赵铁柱心里七上八下的。师政委问他干什么?
"那我妈怎么办?"
"钱的事情好办。我先给你垫着。任务的事情,你等等再说。"
老况从抽屉里拿出一百块钱。"这些你先拿着。不够再说。"
赵铁柱接过钱,心里很感动。"连长,这..."
"别客气。我们是战友。"
老况把申请书递回来。"这个我暂时不能批。等师里的事情明确了再说。"
赵铁柱接过申请书,心里很乱。
既然连长这么说,那就再等等看。
反正钱的问题暂时解决了。
他刚要起身离开,外面传来汽车声。
在这个鬼地方,除了每月一次的补给车,很少有车来。
老况和赵铁柱都走到窗前往外看。
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了哨所门口。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军官服的中年人。
老况脸色一变。"师政委。"
赵铁柱也认出了那个人。段洪波,师政委。
五十多岁,个子不高,但是很威严。在部队里威名很响。
段政委径直走向连长办公室。步伐很快,表情严肃。
老况赶紧整理军装,准备迎接。
赵铁柱也紧张起来。师政委怎么亲自来了?
段政委推门进来,看了看老况,然后目光落在赵铁柱身上。
"你就是赵铁柱?"
"是的,首长。"赵铁柱立正站好。
段政委仔细打量了他一下。"跟我走一趟。"
老况和赵铁柱都愣住了。
"首长,有什么事情吗?"老况问。
"保密纪律,不能说。小赵,现在就走。"
赵铁柱看了看老况,又看了看段政委。
不知道该怎么办。
"首长,我..."
"有什么话路上说。"段政委转身就走。
赵铁柱只好跟着出门。
吉普车还在发动着。副驾驶座上坐着一个穿便装的中年人。
脸色严肃,不苟言笑。看起来不像军人。
段政委拉开后车门。"上车。"
赵铁柱回头看了一眼连长办公室。
老况站在门口,脸上满是疑惑。
小钟和其他几个战士也围了过来。都在看热闹。
赵铁柱冲他们挥了挥手,上了车。
车子驶向未知的方向,赵铁柱坐在后座,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车子开了两个小时。
一路上,段政委和那个便装中年人都没有说话。
司机是个年轻的兵,专心开车,也不敢说话。
赵铁柱坐在后座,紧张得要命。
车子没有开向师部,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行驶。
路越来越难走。先是柏油路,然后是碎石路,最后干脆没有路了。
就在戈壁滩上颠簸。
赵铁柱的屁股都颠疼了。但是不敢抱怨。
又开了半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一片建筑群。
看起来像是个军营,但是没有挂任何标识。
四周有铁丝网围着。门口有哨兵检查。
看到段政委,哨兵立刻敬礼放行。
车子停在一栋二层小楼前。
"下车吧。"段政委说。
赵铁柱跟着段政委下车。
这里的建筑都很新。看起来刚建不久。
但是气氛很严肃。到处都有哨兵站岗。
段政委带着他们上了二楼。
走廊里很安静。墙上挂着几幅地图。
都是边境地区的地形图。
段政委推开一扇门。"进来坐。"
房间里有一张会议桌,几把椅子。
桌上摆着茶杯和烟盒。还有一些文件。
那个便装中年人也跟了进来。
"老赵,紧张吧?"段政委给他倒了杯茶。
"有点。"赵铁柱实话实说。
"别紧张。叫你来是有好事。"
段政委坐下来,点了根烟。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地质部的李工程师。"
便装中年人点了点头。"你好,小赵。"
"李工程师好。"赵铁柱赶紧站起来。
"坐下说话。"李工程师摆摆手。
赵铁柱坐下来,更糊涂了。
地质部的工程师找他干什么?
"是这样的,老赵。有个任务需要你配合。"段政委开门见山。
"什么任务?"
"地质勘探。"
赵铁柱眨了眨眼。"我不懂地质。"
"不需要你懂地质。需要你做向导。"
段政委吸了一口烟。"你在边境待了十三年,对那一带的情况最熟悉。"
"向导?"
"对。李工程师需要在边境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但是不能暴露身份。"
李工程师开口了。"我们怀疑边境一带有重要的矿产资源。需要秘密勘探。"
"为什么要秘密?"
"涉及国家机密。不能让外人知道。"段政委说。
赵铁柱有点明白了。但是还有疑问。
"为什么选我?部队里比我强的人很多。"
"因为你可靠。"段政委看着他的眼睛。
"可靠?"
"十三年来,你的所有表现我们都了解。1978年那次抓间谍,你的警觉性和保密意识让上级印象深刻。"
赵铁柱想起了那件事。没想到上级还记得。
"老赵,实话跟你说。我们对你考察了四年。"段政委继续说。
"四年?"
"从1978年开始。你的性格稳重,做事可靠,最重要的是嘴严。这些都是执行特殊任务需要的品质。"
段政委掐灭烟头。"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提干你吗?"
赵铁柱摇摇头。
"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观察你。"
"观察我?"
"对。看你是否真的可靠。看你是否经得起考验。"
赵铁柱有点懵。原来这些年自己以为的"倒霉",是被故意安排的?
"那些立功不受奖,提干被拒绝,都是考验?"
"不全是。但是我们确实在观察你的反应。"
段政委说得很认真。"一个真正可靠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改变。你做到了。"
赵铁柱心里五味杂陈。
原来自己的"老实",在上级眼里是优点而不是缺点。
"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李工程师拿出一张地图。"这片区域需要勘探。你们哨所往西五十公里的地方。"
赵铁柱看了看地图。那一带他很熟悉。
"你需要以牧民的身份,带我进入那个区域。名义上是放牧,实际上是勘探。"
"要多长时间?"
"三个月左右。"
赵铁柱想了想。"我现在还是兵,怎么装牧民?"
"这个好办。组织上会安排你临时脱离部队。对外就说你退伍回乡了。"
段政委说到这里,停了停。"老赵,我听说你最近想退伍?"
赵铁柱点了点头。"家里有困难。"
"家里的事情我了解了。你妈的医药费,组织上可以解决。你弟弟结婚的事情,也可以想办法。"
"真的?"赵铁柱有点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你为国家服务十三年,国家不会亏待你。"
段政委的话让赵铁柱心里一热。
十三年了,第一次感觉到被重视。
"任务完成后呢?"
"直接提干。少尉军衔。"段政委说得很肯定。
赵铁柱愣住了。少尉?
十三年的梦想,居然在这个时候有了希望。
06
"老赵,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吗?"段政委问。
赵铁柱想了想。家里的困难能解决,还能提干。
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愿意。"
"好。但是有个要求。这件事绝对保密。连你们连长都不能说。"
"我明白。"
段政委和李工程师对视了一眼。
"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开始准备。后天出发。"
当天晚上,赵铁柱住在了这个神秘的军营里。
房间很简单。一张床,一个桌子,一把椅子。
但是很干净。比哨所的条件好多了。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十三年的委屈和不甘,今天好像一下子得到了补偿。
原来上级一直在关注他。原来他的"老实"是优点而不是缺点。
第二天一早,有人给他送来了一套牧民的衣服。
粗布做的,有点旧,但是很合身。
还有一个身份证。上面写着他的名字,职业是牧民。
李工程师也换了一身普通农民的衣服。
"从现在开始,我叫李明山。你叫我老李就行。"
"好的,老李。"
段政委把他们送到一辆破旧的卡车旁。
"老赵,这次任务很重要。一定要小心。"
"放心吧,首长。"
卡车载着他们向边境开去。
车厢里装着一些羊。为了掩护身份用的。
司机是个当地的牧民。叫阿木。
"阿木大哥,这次麻烦你了。"赵铁柱说。
"不麻烦。为国家做事,应该的。"
阿木是个朴实的蒙古族汉子。四十多岁,皮肤黝黑。
车子在戈壁滩上颠簸了三天。
终于到达了目标区域。
这里有几户牧民。都是蒙古族。
赵铁柱和李明山租了一个蒙古包。
对外说是从内地来的,想学习放牧技术。
牧民们很朴实,没有怀疑什么。
还热情地招待他们。请他们喝奶茶,吃手抓羊肉。
"我们这里条件差。你们别嫌弃。"牧民老巴图说。
"哪里话。我们很感谢你们的照顾。"
白天,赵铁柱赶着羊群到处走。
李明山跟在后面,名义上是帮忙,实际上是在勘探。
他带着一些简单的仪器。伪装成牧民用的工具。
晚上,李明山会整理白天的资料。
赵铁柱负责警戒,防止有人发现秘密。
一个月下来,李明山的工作很顺利。
他们在几个地方都发现了有价值的矿藏。
特别是一个山坳里,李明山说可能有稀有金属矿。
"老赵,这次发现太重要了。如果证实了,对国家意义重大。"
赵铁柱虽然不懂地质,但也能感觉到李明山的兴奋。
第二个月,出了点意外。
有几个外国人在附近转悠。说是旅游的,但是行为很可疑。
赵铁柱的警觉性起了作用。他发现那些人在偷偷观察他们的行动。
"老李,我觉得那些外国人有问题。"
李明山也注意到了。"我们要小心点。"
第二天,赵铁柱故意带着羊群绕了个远路。
果然发现那些外国人在跟踪。
当天晚上,赵铁柱连夜赶到最近的哨所,报告了情况。
哨所立刻派人处理。那几个外国人被驱逐出境。
后来才知道,那些人是某个国家派来的间谍。专门收集我国的地质情报。
如果不是赵铁柱发现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个月,勘探工作基本完成。
李明山收集到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证实了这一带确实有重要的矿产资源。
"老赵,这次任务圆满完成。你立了大功。"
赵铁柱憨厚地笑了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个月后,赵铁柱重新回到了那个神秘的军营。
段政委亲自接见了他们。
"老赵,任务完成得很好。特别是发现间谍那件事,避免了重大损失。"
"谢谢首长。"
"按照承诺,组织上决定提拔你为少尉军官。"
段政委拿出一张任命书。
赵铁柱接过来,手有点抖。
上面写着:"任命赵铁柱同志为某部少尉排长。"
十四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另外,你家里的事情也都安排好了。你妈的手术费已经解决。你弟弟在县城的房子也有着落了。"
赵铁柱眼眶湿润了。
"谢谢组织,谢谢首长。"
"这是你应得的。十四年来,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次任务更是出色完成。组织上不会忘记任何一个有贡献的同志。"
段政委拍了拍他的肩膀。
"回去后,你就是排长了。要带好兵,继续为祖国守卫边疆。"
"是。保证完成任务。"
赵铁柱重新回到了哨所。
战友们都很惊讶。听说他退伍了,怎么又回来了?而且还当了排长?
连长老况也很疑惑。但是上级的命令很明确,赵铁柱确实被提拔了。
"老赵,到底怎么回事?"老况私下问他。
"保密纪律,不能说。"赵铁柱笑了笑。
小钟更是羡慕得不行。"老赵,你藏得够深的。"
赵铁柱没有解释。有些事情,注定要藏在心里。
晚上,他坐在宿舍里,拿出了那张退伍申请书。
纸张已经发黄了。上面的字迹还很清楚。
他把申请书撕成了碎片。
然后拿出纸笔,给家里写信。
"妈,我提干了。医药费不用愁了。铁蛋的房子也有着落了。你的儿子没给你丢脸。"
写完信,他走到窗前。
外面是茫茫的戈壁滩。月光洒在沙石上,显得格外清冷。
十四年了,他第一次觉得这片土地如此亲切。
这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汗水,也有他的梦想。
现在,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赵铁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明天,他就是排长了。要带着年轻的战士们,继续守卫这片边疆。
那些曾经以为被埋没的岁月,原来都是在为今天做准备。
金子总会发光,只是时机未到。
他现在明白了,自己的"平凡"正是最大的不平凡。
在这个需要老实人的岗位上,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十四年的等待,值了。
第二天一早,哨所举行了简单的仪式。
段政委专门赶来,为赵铁柱佩戴少尉军衔。
"同志们,赵铁柱同志在部队服役十四年,表现优异。现提拔为少尉排长。"
掌声响起。战友们都很激动。
特别是小钟,拍得最响。"老赵,恭喜你!"
赵铁柱看着胸前闪闪发光的军衔,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十四年的坎坷路,终于走到了头。
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那个被忽视的老兵。
他是排长赵铁柱。
他要用自己的经验和责任心,带好这支队伍。
继续在这片边疆土地上,书写自己的故事。
那些年的等待和坚持,现在看来都是值得的。
因为最好的,总是在最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