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证公证和出生公证有什么区别
先别急着抓狂,这两个名字只差一个字,坑却不少。好多小伙伴跑公证处之前,都以为“出生证公证”跟“出生公证”就是一回事,结果排了半天队,工作人员一句“材料不对”直接打回,心态当场炸裂。今天咱们就把它掰开揉碎说个明白,省得下次再白跑。
一句话总结:出生证公证,公证的是那张纸;出生公证,公证的是你这个人的出生事实。听着绕口?举个栗子你就懂了。
小张去年申请加拿大留学,学校要的是“Notarized Birth Certificate”。工作人员一看,哦,这是要出生证公证——就是把他的《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复印、翻译,然后公证处盖章证明“这份复印件和原件一模一样”。重点是那张纸,纸是真的,章一盖,完事。
小李跑去德国工作,使馆让他交“Geburtsurkunde”。工作人员瞄一眼,德语里的“Geburtsurkunde”通常指的是“出生公证”——得由公证处根据派出所或档案局出具的出生档案,先查证“小李确实在1995年3月3日出生在南京鼓楼医院,父亲老李、母亲老王”,再出具一份公证书,证明“这个人就是这么出生的”。重点在人,不在纸。
所以区别可以列个表:
核心材料
出生证公证:手里那张《出生医学证明》。
出生公证:派出所或档案馆开的“出生情况证明”,有的城市叫“亲属关系证明”或“出生调查表”。
证明对象
出生证公证:证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
出生公证:证明出生事实本身,包括时间、地点、父母信息。
使用场景
出生证公证:国外学校、移民局要看你那张纸的真假。
出生公证:国外落户、继承、婚姻手续,需要官方确认你的身世。
语言风格
出生证公证的翻译件通常就是“兹证明前面的复印件与原件相符”。
出生公证的证词则是“兹证明×××于×年×月×日在××出生,父亲是××,母亲是××”。
补办难度
出生证丢了,只能去出生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补发,有些年代久远的还补不到。
出生公证需要的档案如果派出所保管得好,调档就行,实在找不到还能走声明公证的路子。
那要是手头既没有出生证,派出所也查不到档案怎么办?别慌,还能做“声明公证”,就是自己写个声明,再找两个见证人一起签字,公证处核实后照样能出公证书。不过这条路每个城市政策不一样,最好提前打电话问清楚。
说到打电话,现在其实不用大热天跑公证处排队。打开支付宝搜小程序“立客办”,拍照上传材料,客服小姐姐会在线帮你区分到底要办哪一种,缺啥材料也能一次说清,快递直接把公证书送到家,省时省力。
#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