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美国压力,印度暗中“援俄”,俄乌冲突背后的外交博弈
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保持中立并与俄罗斯继续进行贸易的国家,除了中国就是印度。尽管印俄之间在能源结算方面曾出现过一些分歧,但为了大规模进口俄罗斯原油并转售给欧洲赚取差价,莫迪最终选择妥协。然而,随着俄乌冲突迎来总攻的消息,西方媒体突然披露印度曾向俄罗斯提供大量炸药,暗示印度实际上是在“援俄”。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在通过软硬手段施压中国,要求中方断绝与俄罗斯的合作,但这一要求被中方明确拒绝。那么,印度涉及炸药一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国又打算如何对付中国?
据路透社报道,印度的一家公司在2024年底向俄罗斯出口了价值约140万美元的高能炸药HMX。HMX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炸药,具备高密度、高能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采矿、石油行业等民用领域,然而,它同样可以用于火箭发动机、鱼雷和导弹等军事领域。因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将HMX列为严禁对俄出口的“重要物资”。
随着这一消息曝光,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也提供了更多信息,称与印度接洽此批炸药的公司名为“Promsintez”,这是一家炸药制造商。去年4月,俄军在对乌克兰进行无人机打击时,相关残骸上曾发现印有Promsintez字样。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国家认为印度已经参与了“援俄”。
然而,西方国家早已明确表示,任何与俄罗斯进行军事物资交易的公司或国家将面临美国的严厉制裁。此前,美国还通过金融手段威胁第三方银行冻结相关资金。可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印度如今被指控向俄方提供炸药,美欧却对此沉默,没有采取任何制裁行动,这一点颇为耐人寻味。
但若是提到“中国援俄”这一话题,西方媒体却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将其与制裁挂钩。举例来说,7月中旬,特朗普政府就曾宣布对俄罗斯能源加征100%的关税,并威胁如果俄乌冲突50天内未结束,将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中国和印度加征500%的关税,因为经济援助也被视作“援俄”。此外,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公开要求中国主动切断与俄罗斯的常规贸易,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最新发言中,美国代表继续炒作“中国援俄”的话题,指责中方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物资,称大量无人机零部件和汽车配件被发现出现在俄乌战场。美国明确表示,这种情况绝不能发生。
这种说法实在令人讽刺。美西方对乌克兰提供的武器装备视若无睹,尽管各国普遍对此表示反对,但中国的合法贸易出口却被强行扣上“援俄”的帽子。对此,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回应称,中国并非乌克兰问题的当事国,也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所有出口的军民两用物资都有严格的管控,美方的指控毫无依据,是对中国的无理抹黑。
至于为何中印在此问题上的待遇截然不同,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中国被视为美国的“最大威胁”,而印度则是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尽管印度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曾遭到美方的压力,但莫迪政府坚持拒绝站队,并在西方封锁俄罗斯能源期间大规模进口俄罗斯原油,经过提炼后以更高价格转售给欧洲。欧盟因为能源管道遭到破坏,不得不以高价向印度购买石油,最终美国也不得不接受印度从中获利的现实。因此,印度向俄罗斯出口炸药一事曝光后,美欧选择保持沉默,未采取任何行动。
目前,尽管俄乌已进行过第三轮和谈,但谈判仅持续了30分钟便无果而终。俄罗斯方面已经占领了战略要地红军城,乌克兰前线70%的补给线被切断,俄军能够顺利进入乌克兰中部,直逼基辅。西方专家早已指出,如果俄罗斯占领红军城北部,冲突的结束就指日可待。
总的来说,所谓的“援俄”实则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双重标准:一方面,西方利用这一标签打压他们想要制裁的特定国家;另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压缩俄罗斯的军事物资来源来延长冲突。然而,当前俄乌冲突的结局并不取决于西方国家的意志,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避免进一步加剧地缘政治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