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深夜特讯!泽连斯基对华出手,中方罕见发飙
基辅的制裁名单上,中国企业与伊朗、阿联酋名字并列,北京的外交反击在24小时内呼啸而至。
七月盛夏,基辅总统府的一纸制裁令点燃外交火药桶。泽连斯基签署第555/2025号总统令,宣布对俄罗斯、中国、伊朗及阿联酋等国的53名个人与实体实施制裁,剑指所谓“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的跨国网络。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面对今日俄罗斯记者提问时面色凝重:“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这已是24小时内中方第三次严正发声,措辞一次比一次锋利。
制裁突袭:基辅的“同步行动”与北京的红线
乌克兰此次出手绝非孤立行动。泽连斯基的制裁政策专员弗拉季斯夫·弗拉修克明确宣称,这次制裁是“与欧盟第18项制裁完全同步的行动”,涵盖8名个人与45家实体。
被制裁的中国企业与个人,被指控涉及两大敏感领域:向俄罗斯“影子油轮船队”提供支持,以及开采加工用于无人机制造的稀土材料。
乌克兰总统府声明直指这些实体“向俄军事工业综合体提供军民两用物资”。当中国企业的名字与伊朗、阿联酋公司并列出现在制裁名单上,北京视之为对中立立场的公然挑衅。
中方的反应速度创下纪录——从基辅发布制裁令到北京严正表态,间隔不到24小时。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三重表态如同外交组合拳:反对非法制裁、敦促立即纠错、誓言捍卫权益。
外交风暴眼:中乌关系的危险转折
这不是基辅第一次触碰中国红线。今年二月欧盟对俄制裁波及中企时,中方同样以“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强硬回应。但此次乌克兰亲自操刀,性质截然不同。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制裁令发布前一周,中国刚在安理会推动柬泰边境停火。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方始终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却在乌克兰战场外遭遇外交背刺。
泽连斯基政府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通过同步欧盟制裁向西方表忠心。弗拉修克毫不掩饰地表示:“同步越多,规避制裁就越困难”。这种“外交站队”将中立第三国硬生生推入对立面。
连锁反应:全球制裁战的多米诺骨牌
乌克兰的举动恰逢美国对俄制裁全面升级。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已起草法案,拟对购买俄油国家征收500%关税,特朗普更发出50天停战最后通牒。
西方构建的制裁高墙正发生危险倾斜。当欧盟第18轮制裁被乌克兰全盘复制,中国企业在东欧的生存空间被系统性压缩。
更令人忧心的是地缘裂痕的扩大化。本次同步制裁涵盖中、俄、伊、阿四国,恰是金砖机制核心成员与能源大国。基辅的“点名战术”无异于在全球南方与西方阵营间划下更深鸿沟。
北京的反击:外交辞令背后的战略定力
中方的回应看似外交辞令,实则暗藏锋芒。“立即纠正错误”的措辞在外交语境中已属严厉警告,配合“坚决维护”的表述,预示后续反制已在弦上。
中国企业的海外维权机制正高速运转。从欧盟到加拿大再到乌克兰,面对半年内第三波涉华制裁,北京已建立“预警-抗议-反制”的标准应对流程。
值得玩味的是记者会尾声的细节。当路透社记者追问中美经贸会谈时,郭嘉昆话锋突转:“中方希望美方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这记“隔山打牛”的外交暗示,点明真正的博弈维度从来不在第聂伯河畔。
写在最后
基辅街头,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制裁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家姓名在加密文件中闪烁。北京长安街上,外交部大楼的蓝厅记者会散场后,法律团队正彻夜研究国际制裁法的反击条款。
这场外交博弈的棋盘早已超出黑海范围。当特朗普的500%关税法案在国会山打上最后修订标记,当布鲁塞尔酝酿第19轮制裁方案,中国企业的海外航线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浪。
国际秩序的天平在制裁与反制之间摇摆,每一次单边行动的砝码,都在加速旧规则体系的崩塌。#AIGC热点大赛#